之五、关林
小时候就常听父亲讲三国的故事,关公的勇猛、讲义气、忠贞不二的形象早已深深地印在了脑海中,长大后看三国、听三国、看京剧,桃园结义、斩颜良、千里走单骑、捉放曹、单刀赴会、走麦城等等故事,早已耳熟能详,今天有机会来到洛阳,关林成了必到的景点。
关林相传为埋葬关羽首级的地方,前为祠庙,后为墓冢,明万历年间始建庙、种植松树。清乾隆时又加以扩建,形成现今天的规模。关林总面积约百亩左右,古柏苍郁,殿宇堂皇,是洛阳市著名的古建筑及游览胜地。关林的主要建筑均在中轴线上,依次为舞楼、大门、仪门、甬道、拜殿、大殿、二殿、三殿、石坊、八角亭,最后为关冢。始于汉末,迄今1870余年。
这是当时拍摄的石坊照片。

当时天气不好,加上冲洗等方面的原因,照片的效果很不理想,2012年重游洛阳时想去关林再拍些照片,结果在从龙门石窟到市区的公交车上看见关林景区,前面已经开辟了一条宽阔的大道,高大、崭新的牌坊立在街口,两旁商铺、小店林立,顿感商业化太重,立即放弃了拍照的想法,没有下车,回到了市区,所以这是我留下的唯一一张关林的照片。
之六、白马寺
洛阳白马寺为中国第一古刹,世界著名伽蓝,是佛教传入我国后官办的第一座寺院,被中外佛教界誉为“释源”、“祖庭”。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(公元68年)。据历史记载:东汉永平七年,汉明帝刘庄因夜梦金人,遣使西域拜求佛法。公元六十七年,汉使及印度二高僧迦叶摩腾、竺法兰以白马驮载佛经、佛像抵达洛阳,汉明帝躬亲迎奉。公元六十八年,汉明帝敕令在洛阳雍门外建僧院,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,故名该僧院为白马寺。
白马寺座北面南,总面积二百余亩,其主体建筑有:天王殿、大佛殿、大雄殿、接引殿、毗卢阁五层殿堂及中国第一释迦舍利塔。白马寺是一处保存完整、古色古香的古建筑群。
这是当时拍摄的白马寺山门。

这是2012年重游洛阳时拍摄的白马寺

齐云塔
齐云塔原称释迦舍利塔、金方塔、白马寺塔。是佛教传入中国后所建的第一座佛塔,齐云塔在洛阳白马寺山门外东南约200米处,是洛阳一带地面现存最早的古建筑,也是中原地区为数不多的金代建筑遗存之一。塔的造型具有唐、宋时期密檐楼阁式塔的特点,并采用了仿木结构做法。齐云塔创建于东汉永平己巳年(公元69年),距今近两千年。齐于金大定十五年重修。重修后的齐云塔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。塔高三十五米,共十三层。塔院座北面南,占地面积四十余亩。齐云塔旧与清凉台、腾兰墓、断文碑、夜半钟、焚经台合称“白马寺六景”。
这是齐云塔的照片

|